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

廚房必備小調味~生辣椒醬油

20140319_131042.jpg  

別看它只是一瓶單純的生辣椒醬油,它就真的只是一瓶生辣椒醬油。


以前高中畢業就翹家,跑去三溫暖的餐廳打工。我做吧檯,負責煮咖啡調飲料切水果盤,然後我身後就是個小窗口連接後面的大廚房。大廚要上菜的時候,就會按個鈴,再叫我出菜端至吧檯上,再由外場人員送到客人桌上。窗口旁邊總是有一大罐生辣椒醬油.....然後每個客人只要點菜  一定會另外要求附上一小碟。
吧檯裡只有水果跟蛋(要調蛋蜜汁),那時上頭又管的緊,上班不能吃東西。我就只好吃水煮蛋,單吃水煮蛋很乾柴,我眼角瞄到那罐醬油....

我就配著吃,一吃驚為天人,好香喔!尤其是蛋黃半生熟,配上有點辣的醬油,我一次都吃好幾個蛋(錯誤示範)!接著外場人員也發現了,也跟著我用這個方式吃水煮蛋,那個月蛋補貨量異常大。好險公司對吃的不會盤點很細,所以只要餐廳外場人員餓了,就會暗示我來顆蛋。然後一定要配上生辣椒醬油。

離開餐廳之後,怎麼調配不是死鹹,就是放不久沒有醃製的香,或者三天就發霉了。
以後只好就現切現加醬油,但是就是沒有記憶裡那種味道。

直到前陣子,開始研究釀製的東西。我就想到了它,於是開始調配。真的給我試驗出來了 我超開心的
老公一開始也是覺得不過就是生辣椒醬油麻,有像我說的那麼厲害嗎?(附上鄙視的表情)
結果他一吃之後,我們家的生辣椒醬油每天以音速般的速度消失中.....
他吃甚麼都要加,炒飯也加 炒個蛋也加....跟我當初瘋狂的程度一樣(現在換我鄙視他)
20140403_090126.jpg  

作法如下:
首先先消毒好玻璃瓶,我們後來發現小瓶裝的米酒瓶最好用,本來我還想去無印良品買分裝的小油罐
一罐100ml就要300元,因為我們喜歡醬料盡量不要與空氣接觸。後來發現小罐的米酒瓶分量剛剛好,以後都用這個分裝東西。

米酒瓶消毒好,自然陰乾或烘乾,準備一個頭,像人家調酒的那種彎頭,我的老公去大五金行找到這種彎頭,還附蓋。超合我們意的。
本來想買不銹鋼的,但是目前還沒發現到不銹鋼的有附蓋,所以就先用這個頂著先。只要不要裝的是具有太酸的液體,其實也蠻安全的。
PS:謝謝我的甜點老師 SunnyPie給我的提示,這個彎頭叫注酒器,我太孤陋寡聞了 哈哈。
20140403_090053.jpg  
然後辣椒選一般的小辣椒,洗淨擦乾,要注意千萬不要有水分喔。用乾淨消毒好的剪刀,剪進去瓶子內。分量看個人喜歡的辣度,我一開始是加到1/3瓶左右,後面都直接放半瓶。怕辣的人辣椒可以放少一點,或者在辣椒上刺幾個小洞放個幾條進去,泡久了一樣有辣香,但是吃起來不會很辣,如果是像我用這種頭(注酒器),辣椒也不會跑出來^^
接著重點來了,醬油!
醬油我選用黑龍醬油的秋菊清油系列。這裡買。因為這個系列的醬油鹹度較低,醃製久了,也不會死鹹。
他有很多種我其實也分不太清楚,但是我都是在PChome下單,他送來的就是這瓶,我就是用這瓶醃。
 20140403_125222.jpg 20140403_125251.jpg 20140403_125300.jpg 20140403_125312.jpg  
倒入黑龍牌醬油,再滴入幾滴吃水餃要加的小磨香油,放上一個禮拜,就大功告成啦~

為什麼我們要特地選用那種調酒彎頭呢?因為我們發現,如果直接倒出來,瓶身很容易流得到處都是醬油。
辣椒也一直跑出來,我們就一直必須補辣椒。只是這樣就沒有醃製的香味啦。
所以我們會久久再補一次生辣椒,不然就是都一直補醬油進去而已。
不過這是我們家的習慣啦,看各家的喜好,自己再決定要不要去找那個彎頭。

補充:我是事前消毒工作作的很好,後面醬料也都不與空氣接觸,所以我都放室溫,補充裡面的辣椒跟醬油的時候,所接觸的器具也都很仔細消毒。如果大家是用廣口瓶,用湯匙撈出來的話,建議湯匙每次要撈之前都要消毒,開罐後放冰箱保存比較安全。^^然後記得香油一定要加喔,提香。接著就一直泡著就好,辣椒沒了就補辣椒,醬油沒了補醬油,香油沒了補香油!^^
有網友問我說,可不可以先把辣椒先剖開去籽,其實也是可以,只是我怕太複雜的程序容易滋生細菌,這種調味越簡單越好。醬油的牌子也不一定要選跟我一樣的,只要是健康純釀不死鹹的,大家都可以試試看。我試過萬家香甘醇醬油,味全醬油,丸莊醬油,我還是比較喜歡黑龍秋菊的鹹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